岩石薄片鉴定

1、偏光显微镜的检查调节

1.1  电源

打开偏光显微镜电源开关,检查并确认照明系统完好,由弱到强逐步调节灯光亮度。

1.2  物镜中心调节

1.2.1物镜的调节由先低倍后高倍
1.1.2 具体调节方法,将一些岩石薄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目镜焦距,选择一细小颗粒移至十字丝中心,转动载物台,观察小颗粒运动轨迹,用物镜中心矫正螺丝调节,使细小颗粒始终停留在十字丝中心,调节结束、高倍物镜的调节同低倍物镜。

1.3  偏光镜的调节

1.3.1将含有黑云母的薄片置于镜下,在单偏光下选择黑云母的条形切面,转动载物台,使黑云母的解理缝与目镜十字丝平行,且黑云母颜色最深,即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般将下偏光定为南北方向。
1.3.2 下偏光调解后,撤去薄片,插入上偏光镜,调节至视域内全黑,使上下偏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正交)。

1.4  聚敛偏光的调节

先在正交偏光下选择全消光干涉色低的石英颗粒置于十字丝中心,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推上聚光灯和勃式镜,转动载物台,出现清晰的黑十字干涉图。至此显微镜调整完毕。

2、野外定名

根据野外产状和手标本、显微镜下初步观察区分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

3、岩石标本肉眼及放大镜观察

3.1.1 颜色

对岩石标本的新鲜面进行描述,主色有红、黄、灰、绿、黑、白等,主色名称前可加上前缀深或浅,如浅绿色,深灰色等、若有两种颜色,则组合而成,如灰黄色等。

3.1.2 矿物成分

对岩石标本上的矿物,根据晶形、颜色、光泽、硬度等性质辨认出矿物种类,并进行记录。

3.1.3 结构构造

观察岩石标本的结构及构造并进行记录,如花岗结构,斑状结构、砂状结构、鲕状结构、片状构造、层状构造等。

3.1.4 盐酸试验

对碳酸盐岩或强蚀变岩石一般用5%稀盐酸溶液滴入手标本上,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如有气泡则含方解石。

4、岩石薄片鉴定

4.1、矿物成分特征

4.1.1 鉴定矿物种类
鉴定矿物种类方法如下:
(1)通过采用单偏光、正交偏光和锥光对薄片中所有矿物进行观察,根据薄片中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正确鉴定出薄片中所有矿物种类。对岩石组成的岩屑、细脉、捕掳体等进行鉴定并记录。
(2)对有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薄片,用茜素红S溶液进行染色实验。
(3)对疑难、未知和特殊意义矿物,应采用其他鉴定方法进一步测试识别和深入研究。
4.1.2 矿物含量
矿物含量统计有目估法和精确统计法:
(1)目估法:在多个视域区目估统计,平均得出各矿物含量(体积分数),依GB/T17412(所有部分)分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等。
(2)采用计数器或图像分析仪精确统计矿物含量(体积分数)。
4.1.3 造岩矿物特征
造岩矿物特征鉴定应:
(1)详细观察描述造岩矿物的晶形、颜色、双晶、包体、破碎变形及次生变化等。岩石中副矿物含量较多,应着重描述。
(2)矿物共生组合。综合主要和次要矿物的共生组合特点。对区域变质岩研究变质相划分的典型矿物组合类型,应予以记述。

4.2、岩石结构

4.2.1火成岩结构划分及类型
(1)结晶程度: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隐晶质、玻璃质
(2)颗粒大小:粗粒、中粒、细粒、微粒、隐晶
(3)矿物间相互关系:排列方式、包含方式、交生和交代方式
4.2.2火成岩结构分类
4.2.3变质岩结构划分及类型
(1)矿物颗粒划分:变余颗粒、变晶、碎裂颗粒
(2)结构类型:变余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
4.2.3沉积碎屑岩结构划分及类型
(1)磨圆程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2)颗粒大小:砾、砂、粉砂、泥质
(3)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充填式胶结、再生加大式胶结
(4)结构类型:陆源碎屑结构、内源沉积结构
4.2.4火山碎屑岩结构划分及类型
(1)颗粒性质:岩屑、晶屑、玻屑、塑性岩屑、塑性玻屑
(2)粒度大小: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凝灰、火山尘
(3)结构类型

4.3、岩石构造

岩石构造按成因分成:火成岩(侵入岩构造、喷出岩构造)、沉积岩(陆源碎屑岩构造、火山碎屑岩构造、内源沉积岩构造)、变质岩(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混合岩构造)。

5、岩石分类定名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依据GB/T17412(所有部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确定出岩石的名称。

6、质量检查

6.1对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1)矿物鉴定:
主要依据矿物光性鉴定矿物,如单偏光下观察矿物的颜色、多色性和吸收性、形态、解理、突起和糙面,正交偏光下观察矿物的干涉色及消光角等,锥光镜下观察矿物的轴性和光性正负等。综合这些因素确定矿物种类。对于一些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要根据特殊光性确定其在系列中的位置,如斜长石牌号的鉴定,斜方辉石系列种类的鉴定等。
(2)结构构造鉴定:
根据矿物颗粒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鉴定岩石的结构。根据岩石薄片观察结合手标本观察,鉴定岩石构造。
(3)结合岩石中的矿物、结构、构造,确定岩石名称。
6.2 对于沉积岩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观察如下:
(1) 碎屑岩:
观察碎屑(陆源碎屑、内碎屑、火山碎屑等)、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其他特征。岩石结构鉴定:粒度、分选性、磨圆度、支撑类型、接触方式、胶结类型等。显微构造鉴定。

碎屑岩胶结物的结构

(2)碳酸盐岩:
矿物成分与含量鉴定。组构组分鉴定:颗粒组分(颗粒(粒屑)、泥晶、亮晶)、原地生长生物组构、自成粘结组构、晶粒结构。岩石构造鉴定。结合矿物成分、组构组分、岩石构造综合岩石命名。

7、岩石鉴定记录和报告

8、执行标准:

《GB/T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DZ/T0275.4—2015岩矿技术规范第4部分:岩石薄片鉴定》;
《SY/T5368—2016岩石薄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