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

1.工作原理:

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其过程如图1气相分析流程图所示。

色谱实际上是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S.Tswett)在1901年首先发现的。1903 年3月,茨维特在华沙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提出“chromatography”(即色谱)一词,标志着色谱的诞生。他因此被提名为19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当时茨维特研究的是液相色谱(LC)的分离技术,气相色谱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人马丁(A.J.P.Martin)和辛格(R.L.M.Synge)在研究分配色谱理论的过程中,证实了气体作为色谱流动的可能性,并预言了GC的诞生。与此巧合的是,这两位科学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尽管获奖成果是他们对分配色谱理论的贡献,但也有后人认为他们是因为GC而得奖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GC技术对整个化学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GC的出现较LC晚了50年,但其在此后20多年的发展却是LC所望尘莫及的。从1955年第一台商品GC仪器的推出,到1958年毛细管GC柱的问世;从毛细管GC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GC很快从实验室的研究技术变成了常规分析手段,几乎形成了色谱领域GC独领风骚的局面。1970年以来,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GC色谱技术如虎添翼,1979年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出现更使GC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既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要求使然。反过来,色谱技术又大大促进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色谱技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天上的航天飞机,到水里游的航空母舰,都用GC来监测船舱中的气体质量;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和化妆品,到各种化工生产的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从司法检验中的物质鉴定,到地质勘探中的油气田寻找,从疾病诊断、医药分析、到考古发掘、环境保护,GC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

2.仪器:

气相色谱仪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组分能否分开,关键在于色谱柱;分离后组分能否鉴定出来则在于检测器,所以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是仪器的核心。

3.实验过程

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

4.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用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舱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4.1.GC在石化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1).油气田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分析;
  • 2).原油分析;
  • 3).炼厂气分析;
  • 4).模拟蒸馏;
  • 5).油品分析;
  • 6).单质烃分析;
  • 7).含硫和含氮化合物分析;
  • 8).汽油添加剂分析;
  • 9).脂肪烃分析;
  • 10).芳烃分析;
  • 11).工艺过程色谱分析。

4.2.在环境分析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在飞速进步。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控制和治理各种环境污染,比如美国环保署(EPA)和中国环保局已经颁布了大量的标准分析方法。GC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 大气污染分析(有毒有害气体,气体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4.2.2. 饮用水分析(多环芳烃、农药残留、有机溶剂等);

4.2.3. 水资源(包括淡水、海水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2.4. 土壤分析(有机污染物);

4.2.5. 固体废弃物分析。

4.3.在食品分析中:

4.3.1脂肪酸甲酯分析;

4.3.2农药残留分析;

4.3.3香精香料分析;

4.3.4食品添加剂分析;

4.3.5食品包装材料中挥发物的分析。

4.4.在医药分析中:

4.4.1.雌三醇测定;

4.4.2.尿中孕二醇和孕三醇测定;

4.4.3.尿中胆甾醇测定;

4.4.4.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分析;

4.4.5.血液中乙醇、麻醉剂以及氨基酸衍生物的分析;

4.4.6.血液中睾丸激素的分析;

4.4.7.某些挥发性药物的分析。

4.5.物理化学研究中:

4.5.1.比表面和吸附性能研究;

4.5.2.溶液热力学研究;

4.5.3.蒸气压的测定;

4.5.4.络合常数测定;

4.5.5.反应动力学研究;

4.5.6.维里系数测定。

4.6.聚合物分析方面:

4.6.1.单体分析;

4.6.2.添加剂分析;

4.6.3.共聚物组成分析;

4.6.4.聚合物结构表征;

4.6.5.聚合物中的杂质分析;

4.6.6.热稳定性研究。